欢迎进入华创槟榔网! 进入公众号

所在位置:首页 - 种植加工 - 深加工

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Alternate Text 发布时间:2020-04-14 分享到: 浏览量:

吴忠坤1,2,赵紫薇1,2,王远亮1,2,3,*李宗军1,2,3*

(1.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3.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该文旨在通过小鼠喂养试验,探讨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槟榔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通过制备3种不同食用方式鲜槟榔的水提物,定时定量灌胃小白鼠,记录小白鼠的生长特性并定期测定其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体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鲜槟榔组食用方式可以明显的抑制小鼠体重增长(p0.05),蒌叶组和烟丝组也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小鼠体重增长。对脏器指数而言,蒌叶组对肝脏脏器指数影响最明显(p0.05),鲜槟榔组对小鼠脾脏脏器指数影响最为明显(p0.05),对红细胞计数3种不同食用方式无显著差异,然而就白细胞计数来说,其中烟丝组和蒌叶组的白细胞计数却显著高于鲜槟榔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对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来说,烟丝组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鲜槟榔组(p0.05),对细胞因子白介素1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则是显著性升高(p0.05),对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则是显著性降低(p0.05)。烟丝组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无差异。可见3种鲜槟榔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体重、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烟丝组和蒌叶组的食用方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鲜槟榔水提物;体重;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食用方式

  引文格式:

  吴忠坤,赵紫薇,王远亮,等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7):40-4554

  槟榔(Areca catechu L.),棕榈科热带常绿乔木,是一种可食用的干燥成熟种子。形状椭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及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酚类、油脂、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其中槟榔碱、槟榔多酚等有效成分均可与水任何比例混溶。槟榔生长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并且我国福建、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大面积的种植。2017年我国槟榔产业总产值超过150亿,较上年增长25%左右。槟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等功效。并且入药历史悠久,在中药中常作为驱虫、消积药物来使用。与此同时,咀嚼槟榔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在亚、非、欧洲的许多国家及北美地区都很常见。槟榔被列为第四大最常用的精神活性物质,需求量仅次于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其常见主要食用方式分为:鲜槟榔、鲜槟榔+蒌叶、鲜槟榔+蒌叶+烟丝3种。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正式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至此,槟榔的食用性安全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对槟榔生物碱的药理、毒副作用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槟榔生物碱对口腔、生殖细胞毒性、肝脏毒性以及免疫抑制毒性这些方面。然而,鲜槟榔整体食用及其食用方式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探究不同鲜槟榔食用方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3种常见鲜槟榔食用方式的水提物对小鼠进行灌胃饲养,初步的探究其不同食用方式之间的差异,并为鲜槟榔的食用安全性提出参考依据。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

鲜槟榔3种不同食用方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_吴忠坤.pdf

槟榔市场交易行情单位(元)

更多>>

槟榔果

发布时间: 元/斤

地头平均价格

收购平均价格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琼ICP备20000520号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中机海南大厦